我們擅長商業(yè)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。
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。
今年上半年,比亞迪實現營收2601.24億元,同比增長72.72%;歸母凈利潤為109.54億元,同比增長204.68%。另外,截至今年上半年底,比亞迪還手握近800億元的貨幣資金。
在產品上,截至目前,比亞迪已經形成了比亞迪、騰勢、方程豹和仰望的品牌矩陣,產品覆蓋7萬~109萬元價位區(qū)間。據王傳福透露,仰望的訂單量超過了管理層預期,方程豹品牌未來月銷量或會突破1萬輛。
當談及未來的市場格局時,王傳福說,當下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,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,車企在未來3~5年如果沒沖上去,就沒機會了。“成都車展上中國品牌都推出了新能源車,而合資品牌相對冷清。未來這種趨勢將愈加明顯,燃油車銷量一定會在某個時刻出現斷崖式下降,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預計將在11月達到40%以上,全年是34%~35%。”
對此,深藍汽車的CEO鄧承浩也在成都車展上對記者表示,未來3~5年汽車產業(yè)將會面臨巨大變革,不僅僅關乎價格,更關乎價值。他認為,目前車市中有三股勢力在爭奪,包括自主和合資品牌、傳統(tǒng)燃油車和新能源車、以及傳統(tǒng)車企和新興勢力。
今年4月,理想汽車CEO李想則在社交平臺上發(fā)表了相似的觀點。他說,智能電動車的三年淘汰賽已經開始,將從2023年一直持續(xù)到2025年。
今年年初,殘酷的價格戰(zhàn)從特斯拉大幅降價事件開始正式開打,隨后在3月份蔓延到了燃油車領域。此后的5~6月,價格戰(zhàn)有所緩和。但到了下半年,戰(zhàn)火重燃,宣稱堅持不降價的蔚來汽車和理想汽車也“扛不住”先后降價。據統(tǒng)計,僅8月份,宣布降價的車企就高達十余家,新一輪的價格戰(zhàn)重啟。
不少車企已經嘗到了降價的“甜頭”,特別是蔚來汽車,在6月宣布全系車型價格直降3萬元之后,7月銷量一舉突破2萬輛大關,創(chuàng)下了單月銷量最高紀錄,同比增長103.6%,環(huán)比增幅也達到了91.1%。
不過,對于價格戰(zhàn),不同車企所持的態(tài)度不一。近日,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在成都車展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,我們堅持不參與價格戰(zhàn),smart要維持品牌的價值與高度,因為銷量并不是公司今年關注的最主要KPI,品牌才是我們這個企業(yè)最核心的資產、競爭力。今年到明年,smart的重點會放在全球市場的拓展上,持續(xù)投放歐洲市場以及其他新興海外市場。
今年8月16日,smart宣布,即日起至2023年9月30日,下訂smart精靈#1 Pulse心動版可享車輛尾款扣抵權益1萬元,優(yōu)惠后售價為21.9萬元,同時還可免費升級價值9000元的套裝。
對此,佟湘北向記者解釋稱,雖然smart不參與價格戰(zhàn),但在權益方面,smart會根據不同的產品、配置、時間節(jié)點和市場活動,有一些針對性的用戶權益釋放,主要是為了平衡新老用戶的權益,比如說贈送一些積分,出一些新配置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