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擅長商業(yè)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。
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。
根據(jù)媒體近期對 11 名臺積電員工的采訪,臺積電內部對于美國工廠的質疑聲越來越多。許多員工表示,美國項目可能會使臺積電偏離研發(fā)重心,而這正是這家芯片巨頭長期以來的競爭力所在。另外,一些員工因為文化沖突不愿意移居美國。
不僅如此,建廠和運營成本高企也為美國項目造成了巨大壓力,或進一步損害臺積電的盈利能力。
員工管理阻礙重重
去年 11 月初,臺積電包機把近 300 名員工送往美國,以作為臺積電赴美的先頭部隊,后續(xù)預計還將有 1000 名員工陸續(xù)遷往美國。
但如今才過去 3 個月,一些員工就出現(xiàn)了“水土不服”的癥狀。
一些接受媒體采訪的臺積電工程師表示,對如何協(xié)調中美員工感到憂心忡忡。他們表示,在臺灣,工程師工作時間長,周末還要輪班,自嘲他們在為芯片制造商“賣肝”,但美國員工可能不太愿意做出這樣的犧牲。
一位去年離開臺積電的工程師向媒體表示,他曾考慮過加入臺積電的海外擴張計劃,但他意識到有可能不得不替美國員工收拾他們未完成的工作,便失去了興趣。
“生產晶圓最難的不是技術,”他直言,“最難的是人事管理。美國人在這方面做得最差,因為美國人是最難管理的。”
還有一位工程師說,一些美國人完成多項任務時表現(xiàn)不佳,有時會拒絕接受新任務,而不是更加努力地完成所有任務。在接受媒體采訪的 11 名員工中,有 8 名員工均表示,中國員工認為他們在美國工廠承擔的責任比美國員工更大。
對于如何協(xié)調海內外員工,臺積電發(fā)言人高孟華回應媒體稱,臺積電正在加強員工培訓,幫助海外人才融入集團文化。她說,公司將“積極傾聽意見,并在需要時做好改變的準備”。
一項并不劃算的生意?
2020 年 5 月,臺積電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市建廠,最初承諾 120 億美元,去年 12 月,也就是拜登通過《芯片和科學法案》的四個月后,臺積電宣布將投資加碼至 400 億美元,成為該公司在海外的最大一筆投資。
在宣布加碼投資的同時,臺積電還宣布二期工程將于 2026 年開始導入 3 納米制程技術,一期工程預計將于明年開始導入 4 納米制程技術。
然而,這一雄心勃勃的投資計劃并不被業(yè)內人士看好。
“從商業(yè)角度來講,臺積電在美國的投資是不合理的,”曾做過科技分析師的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Kirk Yang 表示,理由是成本高昂,Yang 還認為美國項目對臺積電的好處微乎其微。
在上個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,臺積電預計,受人力開支、許可證、合規(guī)性和通貨膨脹的影響,美國的建廠成本可能至少是臺灣的四倍。臺積電首席財務官黃仁昭表示,美國項目可能會損害臺積電今年的盈利能力。
“臺積電已經意識到到臺灣晶圓廠與海外晶圓廠之間存在成本差距,”高孟華說。不過她表示公司仍預計長期毛利率強勁。
(碼上科技)